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9)】板桥:鱼跳“农”门

黄山日报
2024-08-28


吴楚疆界、毗邻婺源,沂源之水横贯乡境,去往休宁县板桥乡,一路青山绿水,然却山路蜿蜒。曾经的这里因交通不便,田地稀薄,产业单一,乡民增收困难。近年来,依托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板桥泉水鱼游出了新高度。




一条从古游到今的鱼

古徽州“泉水养鱼”历史久远,更可上溯近千年。据南宋《新安志》记载:“歙居山间,无大陂泽,其溪流清浅,春夏潦水注之则深,往往有鱼而不常得。疏池以养者,多鲤鲩与鲭。”

休宁县乃新安江源头,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水资源,境内很多乡村形成了村落与鱼池共生、村民与鱼群相伴、自然与文化相融的山泉流水养鱼系统。板桥乡村自古以来就有山泉流水养鱼的传统,居民多以天然山泉流水养殖鲤鱼和草鱼。乡里现存最早的鱼塘是明末修建的半月形鱼塘,至今已有300多年,它见证着板桥人民利用山泉流水养殖泉水鱼的历史。


2015年,休宁山泉流水养鱼农业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第一个纯渔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板桥乡拥有“中国泉水鱼之乡”美誉。




/一条从黄山游到上海的鱼/


01

把时间机拨回到2013年5月7日的第五届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上,时任板桥乡乡长汪佩玲(现任黄山区政府副区长)和村干部用氧气袋输氧的方式千里迢迢携鱼参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02

这次携鱼入展,得益于汪佩玲的慧眼识“鱼”。在一次下乡过程中,汪佩玲意外发现当地的草鱼味道格外鲜美,在一番询问后得知,这是当地古法养成的山泉流水鱼。惊叹之余,汪佩玲窥见了泉水鱼在崇尚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时代的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此时正逢上海农展会筹备之际,汪佩玲当即召集村民和专家,千挑万选出最优质的两条泉水鱼外加氧气袋运往上海,力图在农展会中打出休宁泉水鱼知名度。


03

经此一展,休宁县板桥乡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泉水养鱼历程。8年来,当地山泉流水养鱼发展迅速,已形成了规模完整、体系完备的山泉流水养鱼产业。两条曾经游进上海农展会的鱼,搅动了板桥乡的传统产业结构。如今,板桥全乡有鱼塘963口,年产量约30吨,年产值在400万元左右。昔日的草鱼已经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鱼。




一条游出农旅结合的鱼

“1.6公斤,160元/公斤,可一鱼三吃。”1月20日中午,板桥乡凰腾村呈村农家乐,村民程少敏为来自屯溪的客人从鱼塘里捞出一条泉水鱼。清炖、红烧、粉蒸,一条“纯粹”的鱼让来客大快朵颐。

程少敏的农家乐初创于2016年,严格来说是凰腾村的第一家农家乐。今年46岁的程少敏, 16岁只身离家到北京打工,后来去了杭州从事服装工作,从生产线上的小员工做到了管理层,事业小有成就。但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父亲罹患大病,为了照顾父亲,他毅然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回到老家的程少敏敏锐地嗅到了家乡泉水鱼产业的发展和“鱼家乐“的商机,并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赚回了本钱渐而盈利。


品鱼(泉水鱼)、赏花(呈村油菜花)、走古道(浙岭古道),近年来,板桥依托当地独特优势,走出一条鱼旅融合的道路。“鱼家乐”风生水起,几乎三五步就能看到鱼家乐的各式招牌,农家乐在板桥乡遍地开花,从2012年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40家,成为村民创收致富的新渠道。




/一条游出高质量的鱼/


01

在板桥,坊间讹传的“过水鱼”问题不证自明。“两斤不下塘,三斤不出塘。”谈到泉水鱼的正宗问题,休宁县板桥沂源泉水养鱼合作社负责人王腊中的回答是“质量问题没有商量”。


02

为维护中国泉水鱼之乡的声誉,乡政府于2013年牵头成立了沂源泉水养鱼合作社,并于2015年注册了“一线泉”商标。合作社现有社员246户,秉承着村民自愿入社、退社的原则,无偿为村民提供服务。旨在为返乡创业的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科学引导。合作社制定了“三个严格、四个统一”标准,即严格控制鱼苗下塘标准,超过两斤才可下塘;严格控制泉水鱼出塘标准,达不到三斤不允许出塘;严格控制饵料质量,不允许使用除青草外的任何饲料;统一发放鱼苗、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销售。合作社还与时俱进,在包装袋上增加了二维码溯源,在如此严苛的管理之下,市场上常见的“过水鱼”问题在板桥乡根本无处藏身。




一条游出贫困户幸福生活的鱼

凰腾村中,有一口借势而建的鱼塘,这是村民程培昌的脱贫鱼塘。免费的鱼苗、3000元一口的鱼塘补贴,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程培昌通过泉水鱼养殖于2016年成功实现脱贫。


板桥乡党委副书记刘孝斌介绍:“为了让贫困户有鱼塘、能养鱼、真脱贫,乡里额外给予贫困户山泉流水养鱼补贴,对于达标的鱼塘,按照每平米200元、一口塘上限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为缺少成本、起步困难的贫困户施以鱼苗补助,超过150斤鱼苗,每斤鱼苗补助15元。有力推动全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刘孝斌说,截至2020年底,板桥全乡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初步实现了“个十百千万”的发展目标——即一个项目、十个景点、百家农家乐、千口鱼塘以及每口鱼塘年收入过万,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养殖山泉流水鱼,实现创业就业、稳定增收、全部脱贫。


刘孝斌表示,板桥泉水养鱼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鱼病毒性出血症。下一步将围绕产业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培育鱼苗,从源头上管控鱼的质量;二是依托物联网系统,推广泉水鱼订单农业;三是对泉水鱼的包装进行升级,探索解决当下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泉水鱼产业在全乡乡村振兴过程中跳出更美的弧度。



瓜子铺语录


一条古老的鱼,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游出了新高度。省委书记李锦斌到板桥调研时称赞板桥草鱼变“金鱼”。都说鲤鱼跳龙门,板桥乡的泉水鱼不但跳出了板桥支柱产业的“农”门,也跳出了休宁县特色产业的“农”门,更跳出了黄山市精致农业、乡村振兴的“农”门。



题字:姬臣

策划 :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彭灵杰 姚子艺

图视:汪建国 向日葵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存之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8)】上岩:“红灯笼”照亮幸福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7)】澄塘:雪里蕻 雪里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6)】宏潭豆腐乳 佐餐一扫光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5)】五城米酒,能饮一杯无?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4)】汪村:“三色”书写美丽新传奇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3)】岩溪:小小烧饼富全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32)皋径:百年古村里的“粉丝经”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1)】南源:“甜蜜经济”山芋干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0)】富民美村的“青山”答卷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29)】里仁:千年玉果美名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